褞袍
拼音:yùn páo
注音:ㄩㄣˋ ㄆㄠˊ

褞袍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以乱麻衬于其中的袍子。古贫者无力具丝絮,仅能以麻着于衣内,故称。褞,通'缊'。语本《论语.子罕》:'衣弊缊袍。'

引证解释:

⒈ 以乱麻衬于其中的袍子。古贫者无力具丝絮,仅能以麻著于衣内,故称。褞,通“緼”。

语本《论语·子罕》:“衣弊緼袍。”
汉陆贾《新语·本行》:“二三子布弊褞袍,不足以避寒。”
《后汉书·桓鸾传》:“少立操行,褞袍糟食,不求盈餘。”

网络解释:

褞袍

  • 《论语·子罕》:“衣敝褞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汉·陆贾《新语·本行》:“二三子布敝褞袍,不足以避寒。”《后汉书·桓荣传》:“少立操行,褞袍槽食,不求盈余。”《后汉书·羊续传》:“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李贤注:“缊,故絮也。”
  • 字义分解

    • 拼音yùn
    • 注音ㄩㄣ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PUJL

    古同“緼”,乱麻,旧絮:“二三子布弊~袍,不足以避寒。”

      • 拼音páo
      • 注音ㄆㄠ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UQN
      • 五行

      (名)(~子、~儿)中式的长衣服:皮~子|~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