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难
拼音: | wài nán |
注音: | ㄨㄞˋ ㄋㄢˊ |
外难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外患。
引证解释:
⒈ 犹外患。
引《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内难而不辟外难。”
《管子·法法》:“彼智者知吾情伪,为敌谋我,则外难自是至矣。”
《三国志·魏志·张杨传》:“杨以粮迎道路,遂至洛阳。谓诸将曰:‘天子当与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 杨当捍外难,何事京都?’”
《南史·陈纪下·后主》:“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於酒色,不恤政事。”
网络解释:
外难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外
- 五笔QHY
- 五行木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与外难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