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本
拼音:dìng běn
注音:ㄉ一ㄥˋ ㄅㄣˇ

定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著作经过编排、整理,最后确定或准备刊印的本子。

有固定套语格式的样本、底本。

固定不变的原则。

定武《兰亭》帖。

引证解释:

⒈ 著作经过编排、整理,最后确定或准备刊印的本子。

《晋书·孙盛传》:“《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 盛写两定本,寄於慕容儁。”
《魏书·孙惠蔚传》:“臣今依前丞臣卢昶所撰《甲乙新録》,欲裨残补闕,损併有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闻所著已有定本,恨未得见,亦可示及否?”
郭沫若《<孔雀胆>的润色》:“现在的莎士比亚的剧本是经过好些次的演出、改版、增删,然后才成为定本的。”

⒉ 有固定套语格式的样本、底本。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士大夫涖职之初,通亲旧书有‘积弊后良费料理’之语,亦为定本。”
宋洪迈《容斋随笔·吏文可笑》:“吏文行移,只用定本,故有絶可笑者。”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太一宫四立月祝文,旧用定本。 绍定二年十二月始命学士院撰述。”

⒊ 固定不变的原则。

《朱子全书》卷五:“圣人教人有定本……夫子对颜渊曰:‘克己復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皆是定本。”
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子復生於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⒋ 指定武《兰亭》帖。参见“定武石刻”。

宋米芾《书史》:“钱塘关景仁收唐石本《兰亭》,佳于定本,不及余家板本也。”
元揭佑民《题玉版兰亭》诗:“忽忆昔年观定本,絶胜枕臼与梅花。”

国语词典:

基本原则。

网络解释:

定本

  •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定制,七品,每人领兵二十五名。又为头人之意,位于宗本之下,参见“代本”、“宗本”。
    • 1、通知由于近日连降大雨,我校原定本周六举行的运动会将作延期。
    • 2、结论硝酸益康唑栓艺可行,法测定本品中硝酸益康栓的含量可作为控制本品质量的指标。
    • 3、第一条,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护彼此利益制定本条约,公平公正达成共识,确保本条约发挥最大效益,如有异议可以保留。
    • 4、第五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 5、应很多家长要求,我们临时决定本周六加场,目前,门票火热预订中,因名额有限,请家长务必提前电话预订。
    • 6、不掖着不藏着,无我拍着胸脯子向所有决定本书还合您口味的朋友要订阅,向喜欢本书的朋友要月票。

    字义分解

    • 拼音dìng
    • 注音ㄉㄧㄥ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GHU
    • 五行

    (1)(形)平静、稳定

    (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

    (3)(动)约定:~单。

    (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

    (5)(形)规定的:~规。

    (6)(副)必定;一定:~去。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GD
    • 五行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