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茬
拼音:huí chá
注音:ㄏㄨㄟˊ ㄔㄚˊ

回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同种作物在正茬收获后复种的那一茬。如: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机种好回茬作物。

引证解释:

⒈ 同种作物在正茬收获后复种的那一茬。

如: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机种好回茬作物。

网络解释:

回茬

  • 是以大秋作物或复种作物为前茬种植的冬小麦,也是冬小麦轮作倒茬的必由之路。据调查,陇东回茬冬小麦占正茬冬小麦种植面积的25%——30%左右,每年通过回茬轮作倒茬,能有效解决正茬冬小麦连作时间过长、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减产幅度大的问题。但是,前茬作物一般收获较晚,使回茬小麦播期推迟,冬前根系不发达,分蘖少,冬春死苗重,往往造成回茬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一般亩产仅50——100千克,稍有灾情,产量更低或绝收。
  • 字义分解

    • 拼音huí
    • 注音ㄏㄨㄟ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LKD
    • 五行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 拼音chá
    • 注音ㄔㄚ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DHF
    • 五行

    (1)(名)(~子)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和根:麦~儿|刨~子。

    (2)(量)指在同一块地上;作物种植或生长的次数;一次叫一茬:换~|调~。

    (3)同‘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