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坛
拼音: | jiè tán |
注音: | ㄐ一ㄝˋ ㄊㄢˊ |
戒坛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戒坛
(1) 僧徒受戒的场所
英
引证解释:
⒈ 僧徒传戒之坛。
引唐白居易《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十九从泗州灵穆律师受具戒,五夏,通《四分律》、《俱舍论》,乃升讲座,乃登戒坛。”
宋高承《事物纪原·道释科教·戒坛》:“汉魏之僧,虽剃染而戒法未备,唯受三归。 嘉平、正元中,既传戒律,立大僧羯磨法,斯盖比丘立戒坛之始也。又曰,起於南朝求那跋磨为宋国比丘於蔡州岸受戒为始。”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戒坛》:“杭州昭庆寺,每年三月开戒坛,为天下僧人受戒之所,名曰万善戒坛。”
潘飞声《自玉泉泛舟》诗:“戒坛如可上,吾欲学皈依。”
国语词典:
佛教用语。僧徒传戒之所。
网络解释:
戒坛
字义分解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7
- 繁体戒
- 五笔AAK
- 五行水
(1)(动)防备;警惕:~心|~备|~骄~躁。
(2)同“诫”。
(3)(动)戒除:~烟。
(4)(名)指禁止做的事情:酒~|杀~。
(5)(名)佛教戒律:受~。
(6)(名)戒指:钻~(镶钻石的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