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司
拼音: | yā sī |
注音: | 一ㄚ ㄙ |
押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多由当地有产业人户中差选。
引证解释:
⒈ 宋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多由当地有产业人户中差选。
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诸县人吏,国初,押司、録事於等第户差选諳吏道者充。”
《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晁盖几箇,暮夜逃走去也。”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乔太守写毕,叫押司当堂朗诵与众人听了。”
洪深《申屠氏》第六本:“押司点头微笑。”
国语词典:
职官名。宋代衙门中办理文书、狱讼的役吏。
网络解释:
押司
字义分解
- 拼音yā
- 注音ㄧㄚ
- 笔划8
- 繁体押
- 五笔RLH
- 五行土
(1)(动)把财物交给对方作为保证:抵~。
(2)(动)暂时把人扣留:关~|拘~|看~。
(3)(动)跟随着照料或看管:~车|~送。
(4)(动)同“压”:~柜。
(5)(动)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作为凭信:~尾。
(6)(名)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