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血
拼音:nóng xuè
注音:ㄋㄨㄥˊ ㄒㄩㄝˋ

脓血的意思

词语解释:

脓和血的混合物。

引证解释:

⒈ 脓和血的混合物。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初,军吏李成苦欬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枫香脂》﹝附方﹞引朱有燉《袖珍方》:“便痈脓血,白胶香一两,为末,入麝香轻粉少许掺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餘,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国语词典:

伤口溃烂所化的黏液与血液。

网络解释:

脓血

  • 脓血是指脓和血的混合物。
  • 字义分解

    • 拼音nóng
    • 注音ㄋㄨㄥ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EPEY
    • 五行

    机体组织由于细菌等侵入,发炎后坏死分解而成的汁液。是死亡的白细胞、细菌及脂肪等的混合物。

      • 拼音xiě,xuè
      • 注音ㄒㄧㄝˇ,ㄒㄩㄝ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LD
      • 五行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