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
拼音:tōng zé
注音:ㄊㄨㄥ ㄗㄜˊ
词性: 名词

通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通则tōngzé

(1) 共同的法则

general rule

引证解释:

⒈ 普遍适用的规章或法则。

南朝梁沉约《立左降诏》:“是故减秩居官,前代通则;贬职左迁,往朝继轨。”
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作者在‘引起’里指出这一条可怕的通则:大怨大仇,势不能报,今世皆配为夫妻。”

国语词典:

适用于一般状况的共同规章或法则。

网络解释:

通则

  • 通则,公则、公例,指普遍适用的规章或法则。
  • 通则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者古今之公理。
    • 2、诚信原则为世界各国民法尊崇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均将其确定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于国如是,于人亦然。
    • 4、所以即使通则本身的字眼可以涵盖本席刚才提述的特定情况,单单是通则仍是不足为凭的。
    • 5、本企业以诚信为原八面圆通则,欢迎各地商家来电来函联系业务,我们将提高质量和快捷的服务与之合作。
    • 6、这样,一旦就此事在法国打起官司,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通则和民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其他的一些法律规定。

    字义分解

    • 拼音tōng,tòng
    • 注音ㄊㄨ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CEPK
    • 五行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 拼音
    • 注音ㄗㄜ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JH
    • 五行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