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ì zhī gāo gé |
注音: | ㄓˋ ㄓ ㄍㄠ ㄍㄜˊ |
词性: | 成语 |
置之高阁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
引清黄宗羲《蒋万为墓志铭》:“二塲三塲,置之高阁,去取止在头塲。”
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纵有黄帝握奇、 太公阴符、 孙吴心法, 诸葛八阵,或置之高阁,或视为陈言。”
亦作“置诸高阁”。 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
国语词典:
把东西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西游补.第一五回》:「行者在山凹里见师父果然做了将军,取经一事,置之高阁,心中大乱,无可奈何。」也作「束之高阁」。
网络解释:
置之高阁
置之高阁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风思行猜测,这或许就是万江帮的人将它置之高阁的原因。
- 2、在程管理上,不能批完、审完就置之高阁,还要坚持全过程、有效的监督。
- 3、弩炮、投石机已经装备到水师战舰上,但是陆军,只有在攻城时才会想到使用弩炮和投石机,平时置之高阁,弩弓和强弩也因为耗费巨大而作罢。
- 4、也就是说,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会不会就置之高阁了,还是一个分数的录取问题。
- 5、惟朝野上下大抵奉行故事,置之高阁,则考察未及,经费未筹之所致也。
- 6、东潞苑小区早已建成,其商品房甚至可能已经部分上市出售,而手握着如此丰富房源的拆迁方,却早已把回迁户忘记得一干二净,把原先签订的补偿方案置之高阁。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13
- 繁体置
- 五笔LFHF
- 五行火
(1)(动)搁;放:~备|~身|置放。
(2)(动)设立;布置:~办|设~。
(3)(动)购置:添~。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gāo
- 注音ㄍㄠ
- 笔划10
- 繁体高
- 五笔YMKF
- 五行木
(1)(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
(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
(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
(7)(形)(Gāo)姓。
与置之高阁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