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
拼音: | tài xué |
注音: | ㄊㄞˋ ㄒㄩㄝˊ |
太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太学
(1)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
例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西周已有太学之名。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 东汉太学大为发展, 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 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参见“大3学”。
引《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贡入太学肄业。”
国语词典:
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网络解释:
太学 (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 1、十七岁时游太学,见石鼓文,就开始为金石之学。
- 2、随着台上老者出了第一道题目,台下挤成一堆的太学学子和洛阳才子们开始闹哄哄地琢磨吟诵起来。
- 3、一时轰动建康,王府皇宫,太学士邸,文人雅士,争相吟咏附庸,传为佳话,传颂不觉。
-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不仅创建太学,而且也确立了汉代的选举制度。
- 5、后来受业太学,博通经籍,因落魄无依,不得已至上林苑中替人牧豕,偶然失火,延及邻居,当即过问所失,用豕作偿,邻主人尚嫌不足,乃愿为作佣,服劳不懈。
- 6、空荡荡的太学前院,强烈的日光将石碑闪成数道耀眼的的光芒,诵读的声音自背后传来,余下的便只见载我来的马车在经文碑之后茕茕孑立。
字义分解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太
- 五笔DYI
- 五行火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与太学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