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衣
拼音:xíng yī
注音:ㄒ一ㄥˊ 一

行衣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出行所穿的服装。 2.指穿行衣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出行所穿的服装。

唐李商隐《谢河南公和诗启》:“坐席行衣,分为七覆;烟花鱼鸟,置作五衡。”
宋林逋《送式遵师谒金陵王相国》诗:“天竺孱颜暂掩扉,讲香浮穗上行衣。”
清昭槤《啸亭续录·服饰沿革》:“燕居无著行衣者,自傅文忠征金川归,喜其便捷,名‘得胜褂’,今无论男女燕服皆著之矣。”

⒉ 指穿行衣的人。

唐韩翃《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诗:“蛮府参军趋传舍, 交州刺史拜行衣。”
明无名氏《节侠记·送别》:“浄、丑、外扮一冠服、一行衣、一野服上。”

网络解释:

行衣

  • 汉服男装的一种,外形类似于深衣,但和深衣有本质不同。明朝时由60岁以上并担任过官府吏员,且无犯罪记录的老者在乡约时穿着。具有士人正装的性质。
  •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

    • 拼音yī,yì
    • 注音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EU

    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

    1.穿(衣服);拿衣服给别人穿:穿布衣。解衣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