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朔
拼音:zhēng shuò
注音:ㄓㄥ ㄕㄨㄛˋ

正朔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正朔zhēngshuò

(1) 一年中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

(2) 帝王新颁的历法

定正朔
new calendar promulgated by the emperor

引证解释:

⒈ 谓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夏、殷、周、秦及汉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汉武帝后,直至现今的农历,都用夏制,即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
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损也。 周子、 殷丑, 夏寅,是改正也; 周半夜、 殷鸡鸣、 夏平旦,是易朔也。”
《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三国蜀雍闿《答严》:“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
《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匈奴奉汉正朔, 匈奴便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的一部分。”

⒉ 农历正月初一。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内》:“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於此殿。”

国语词典:

农历正月一日。

词语翻译

英语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old)​ calendar promulgated by the first emperor of a dynasty

网络解释:

正朔 (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

  • 指一年第一天。正即正月,为一年的第一月,朔即初一,为一月的第一天,综合起来即为一年的第一天(今春节)。夏历(农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
  • 正朔 (汉语词汇)

  • 正朔,汉语词汇。
  • 拼音:zhēng shuò
  • 释义:1、谓帝王新颁的历法。2、农历正月初一。
  • 正朔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 拼音shuò
    • 注音ㄕㄨㄛ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BTE
    • 五行

    (1)(名)农历每月初一。

    (2)(名)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