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
注音: | ㄒ一ㄥˊ ㄅㄞˇ ㄌ一ˇ ㄓㄜˇ ㄅㄢˋ ㄩˊ ㄐ一ㄡˇ ㄕˊ |
词性: | 成语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
⒈ 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难。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难。
引《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高诱 注:“逸《诗》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适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为上弩之半耳。终之尤难,故曰末路之难也。”
《北史·韩麒麟等传论》:“李彪 生自微族,见擢明世,輶轩骤指,声骇 江 南,执笔立言,遂为良史。逮於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彪 之谓也。”
国语辞典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
⒈ 行程一百里,走过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难,勉励人应再接再厉,以期善始善终。
引《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北史·卷四〇·韩麒麟等传·论曰》:「逮于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谓也。」
- 1、稍有差池,他的努力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所以他要在最后这个阶段全神贯注,避免出现一点差错。
- 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坚持一下,半年就过去,你想想,前面两年半不也一转眼就过去了!到了大学,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3、十五级以上的实力,每提升一级,其难度不亚于之前那十五级的总和,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超接近人类的极限,提升的难度也就越发骇人。
- 4、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现在大概走了七成的路,成不成,还说不准呢。
- 5、臣闻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言其末路之难也。
字义分解
- 拼音lǐ
- 注音ㄌㄧˇ
- 笔划7
- 繁体裏
- 五笔JFD
- 五行火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 拼音zhě
- 注音ㄓㄜˇ
- 笔划8
- 繁体者
- 五笔FTJF
- 五行火
(1)(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黄须~|卖柑~|符合标准~。
(2)(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助)〈书〉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
(4)(助)〈书〉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空气流动而成。
(5)(助)用在句尾表示命令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
(6)(代)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番|~边。
- 拼音bàn
- 注音ㄅㄢˋ
- 笔划5
- 繁体半
- 五笔UFK
- 五行水
(1)(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百|~大|~年|~尺|一斗~。
(2)(数)在…中间:~夜|~山腰|~天|~晌。
(3)(副)比喻很少:一星~点。
(4)(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
- 拼音yú
- 注音ㄩˊ
- 笔划3
- 繁体于
- 五笔GFK
1.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 姓。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笔划2
- 繁体九
- 五笔VTN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