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
拼音:zuì jǐ
注音:ㄗㄨㄟˋ ㄐ一ˇ

罪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咎自责。

引证解释:

⒈ 引咎自责。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
《旧唐书·代宗纪》:“朕所以驭朽悬旌,坐而待曙,劳怀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何高祖惟知杀人,而曾不罪己也。”

国语词典:

归罪于己。

网络解释:

罪己

  • 罪己,汉语词语,意为引咎自责,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旧唐书·代宗纪》:“朕所以驭朽悬旌,坐而待曙,劳怀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何 高祖 惟知杀人,而曾不罪己也。”历史上最有名的是汉武帝刘彻的轮台罪己诏。
  • 轮台罪己诏是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汉武帝所下的一道自我反省罪过的诏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诏”。
  • 字义分解

    • 拼音zuì
    • 注音ㄗㄨㄟ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DJD
    • 五行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 拼音
    • 注音ㄐㄧ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NNGN
    • 五行

    (1)(代)自己:舍~为人|坚持~见。

    (2)(名)天干的第六位。参见〔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