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月
拼音:zhú yuè
注音:ㄓㄨˊ ㄩㄝˋ

竹月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竹林中的月色。

引证解释:

⒈ 竹林中的月色。

唐张籍《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
宋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二:“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堦贴碎金。”
明高启《林间避暑》诗:“松风催暑去,竹月送凉来。”

网络解释:

竹月

  • 竹林中的月色。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ú
    • 注音ㄓ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TGH
    • 五行

    [ zhú ]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 拼音yuè
    • 注音ㄩㄝ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EEEE
    • 五行

    (1)(名)月球;月亮。

    (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3)(形)每月的:~刊|~产量。

    (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