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论
拼音: | sú lùn |
注音: | ㄙㄨˊ ㄌㄨㄣˋ |
俗论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世俗的议论。
引证解释:
⒈ 世俗的议论。
引《后汉书·黄琼传》:“自顷徵聘之士, 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採,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清黄景仁《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阶下紫牡丹一本开盛有二百馀头》诗:“魏家千叶本冠世,苦被俗论相髠钳。”
网络解释:
俗论
- 1、道气未谐于俗论,骨骾终简于朕躬。
- 2、嫁汉是为了穿衣吃饭那是老百姓的俗论,对于身为一国之君的女王来说,条件则要更加苛刻的多,丈夫必须英武刚烈,多谋善断,人品倒也退其次。
- 3、表现不俗论文苏州大学居首,苏州大学。
- 4、昨天下午,作为第十一届台交会配套活动之一的“首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及民俗论坛”就此展开了演讲。
- 5、由此想到,人类学中有个“入境随俗论”,所谓“入国问禁,入境随俗”是也。
字义分解
- 拼音sú
- 注音ㄙㄨˊ
- 笔划9
- 繁体俗
- 五笔WWWK
- 五行金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