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浸
拼音: | guàn jìn |
注音: | ㄍㄨㄢˋ ㄐ一ㄣˋ |
灌浸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灌寖"。 2.犹灌溉。 3.谓水贯通流注。 4.犹淹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灌寖”。
⒉ 犹灌溉。
引《吕氏春秋·尊师》:“治唐圃,疾灌寖,务种树。”
《汉书·沟洫志》:“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寖,所以育五穀也。”
宋司马光《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
⒊ 谓水贯通流注。
引《晋书·江统传》:“郑国、白渠灌浸相通。”
《新唐书·嗣薛王知柔传》:“始, 郑、白渠梗壅,民不得岁。 知柔调三辅,治復旧道,灌浸如约,遂无旱虞。”
⒋ 犹淹没。
引宋单锷《吴中水利书》:“若无隄防,则水泛滥而不制,将见灌浸江阴之民田民居矣。”
网络解释:
灌浸
字义分解
- 拼音guàn
- 注音ㄍㄨㄢˋ
- 笔划20
- 繁体灌
- 五笔IAKY
- 五行水
(1)(动)浇;灌溉:引水~田。
(2)(动)倒进去或装进去(多指液体、气体或颗粒状物体):~了一瓶热水|风雪呼呼~进门来|那响亮的声音直往他耳朵里~。
(3)(动)指录音:~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