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ī kuí |
注音: | 一 ㄎㄨㄟˊ |
一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意谓古代圣人舜和后代圣人文王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后因以“一揆”谓同一道理;一个模样。
引证解释:
⒈ 意谓古代圣人舜和后代圣人文王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后因以“一揆”谓同一道理;一个模样。
引《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餘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书序》:“雅誥奥义,其归一揆。”
《后汉书·荀爽传》:“天地《六经》,其旨一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能争雄。”
宋苏轼《醉乡记》:“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
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七章:“法律事例,古今一揆。”
国语词典:
一致。
网络解释:
一揆
- 1、十月二十日,岛原有马村爆发一揆,林兵右卫门家中被愤怒的农民冲进,当场打死,上千名暴民攻占武器库,抢了兵器将松仓氏本城岛原城围住。
- 2、日本以米饭为主食,但是农税很高,基本农二公八,狠点的领主甚至农一公九,仁慈点是农三公七;不过大都是农二公八,难怪在在日本经常回发生一揆。
- 3、信长公明鉴,明国人在九州只要稍稍遇到些抵抗,往往便要把当地领主抄家灭族,单是在肥前藩的岛原地区被处决的一揆众就在三万以上。
- 4、话说松永久秀趁着信长主力被钉死在京畿之时,联合了伊势长岛以及越前一向一揆对织田军的大本营岐阜城进行了合围。
- 5、冈崎之败让他元气大伤,是一揆军里损失最惨重的一家。
- 6、樱井的松平家次和大草的松平昌久就是这样,他们在一向一揆时起兵反对家康的原因,就是不满松平宗家的强势,不甘心自家沦为附庸。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与一揆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