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饧
拼音: | què xíng |
注音: | ㄑㄩㄝˋ ㄒ一ㄥˊ |
雀饧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宋王陶《谈渊》﹕"翰林侍讲学士杜镐﹐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侄辈惊喜﹐白于镐。镐味之﹐惨然不怿。子侄启请﹐镐曰﹕'此非甘露﹐乃雀饧。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引证解释:
⒈ 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 宋王陶《谈渊》:“翰林侍讲学士杜镐,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姪辈惊喜,白於镐。
引镐味之,惨然不懌。子姪啟请, 镐曰:‘此非甘露,乃雀餳。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
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宋王钦臣《甲申杂记》:“冬月常出木醴, 后主以为甘露之瑞,俗呼为雀餳。”
网络解释:
雀饧
字义分解
- 拼音què,qiāo,qiǎo
- 注音ㄑㄩㄝˋ,ㄑㄧㄠ,ㄑㄧㄠˇ
- 笔划11
- 繁体雀
- 五笔IWYF
què
1.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qiāo1. 〔雀子〕即“雀斑”。
qiǎo1.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雀盲眼(即“雀(què )盲”)。家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