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桴
拼音: | fú fú |
注音: | ㄈㄨˊ ㄈㄨˊ |
浮桴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后以"浮桴"谓乘舟航行。 2.指小筏子。
引证解释:
⒈ 后以“浮桴”谓乘舟航行。
引《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宋叶适《高永州墓志铭》:“浮桴百艰,终也望洋。”
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昔鉴真盲目,浮桴东海。”
⒉ 指小筏子。
引郭沫若《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船上的人有的把纸带集成一团,投上岸去,岸上的又想把它投上船来,然而在中途坠落了--落在了下面的浮桴上。”
网络解释:
浮桴
字义分解
- 拼音fú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0
- 繁体浮
- 五笔IEBG
- 五行水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
(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
(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
(4)(形)可移动的:~财。
(5)(形)暂时的:~记|~支。
(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
(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