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言咽理
拼音: | tūn yán yàn lǐ |
注音: | ㄊㄨㄣ 一ㄢˊ 一ㄢ ㄌ一ˇ |
词性: | 成语 |
吞言咽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引证解释:
⒈ 谓不敢声张和申辩。
引《南史·王藻传》:“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
网络解释:
吞言咽理
字义分解
- 拼音tūn
- 注音ㄊㄨㄣ
- 笔划7
- 繁体吞
- 五笔GDKF
- 五行火
(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
(2)(动)并吞;吞没:侵~|鲸~。
- 拼音yán
- 注音ㄧㄢˊ
- 笔划7
- 繁体言
- 五笔YYYY
- 五行木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 拼音yān,yàn,yè
- 注音ㄧㄢ,ㄧㄢˋ,ㄧㄝˋ
- 笔划9
- 繁体咽
- 五笔KLDY
- 五行土
yān
1.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咽喉。
yàn1.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咽唾沫。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yè1. 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哽咽。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