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拼音:hòu jì
注音:ㄏㄡˋ ㄐ一ˋ
词性: 名词

后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后记hòujì

(1) 著作、书刊之后用来说明写作原因、经过或补充说明某个问题的短文

postscript

引证解释:

⒈ 文体名。也称跋、书后。由作者或他人撰写,刊印在书刊的正文后面。

巴金《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书前写序,写小引,写前记;书后写后记,写附记,写跋。”
孙犁《关于编辑和投稿》:“应该学学他在每期刊物后面写的‘后记’。”

国语词典:

由作者或他人撰写,刊附在书籍、文章的后面,用以说明写作宗旨、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的文辞。

词语翻译

英语
epilogue, afterword
德语
Nachwort (S)​
法语
postface, épilogue, post-scriptum

网络解释:

后记

  • 后记是指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ba)或书后。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后记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感情不能假手于人,中间一旦掺杂了等价交换物,也许最后记得的也只是等价物了。刘同 
    • 2、秋千架》中管窥一斑,文中说,他们的生活“只能荡在秋千上”。
    • 3、最终出版时,茅教授坚决不允许署他是译者,甚至不让署他为校译者,只肯在后记中“提一下”。
    • 4、我最后记得的,是他沉默着走向长白风雪的背影。只身挡百,何处归程。猫儿眯了眯眼,微笑着望着床榻上的人。“我找到他了。”。线性木头 
    • 5、景泰蓝你以后记得。美丽的不仅有女人,还有人妖。天下归元 
    • 6、这次《论集》收入多篇有关目录编纂的前言后记,叙述缘起始末,阐释发凡起例,皆能源源本本,真知灼识,随处可见。 

    字义分解

    • 拼音hòu
    • 注音ㄏ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GKD
    • 五行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 拼音
    • 注音ㄐ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NN
    • 五行

    (1)(动)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

    (2)(动)记录;记载;登记:~事|~账|~一大功。

    (3)(名)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做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

    (4)(名)(~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

    (5)(名)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

    (6)〈方〉(量)打一下叫打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