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吏
拼音:dà lì
注音:ㄉㄚˋ ㄌ一ˋ

大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大吏dàlì

(1) 指大官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local governor in feudal China

引证解释:

⒈ 大臣;大官。

《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諫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宋苏洵《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

⒉ 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骆公督四川,凡滇、黔、陕、甘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⒊ 指部将。

《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懟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注:“大吏,小将也。”

国语词典:

大官。多称外省长官。

网络解释:

大吏

  • 大吏,指大官。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 1、且身为封疆大吏,必有经文纬武之才,博古通今之识,庶能不动声色,措置咸宜。
    • 2、当时有人将乾隆朝进贡成风的罪责推到李侍尧的身上,认定李侍尧“善纳贡献,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靡”。
    • 3、在江南,只要是一张乌天石的名刺或一封八行书,下及七品知县,上至部分督抚这般从一品的封疆大吏,无不礼让三分。
    • 4、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
    • 5、草莽英雄、边疆大吏,纷纷举事,意图霸业,一场中原逐鹿的乱局再次出现。
    • 6、将军衙署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建造,位居绥远城中心西北处,是当时城中最大的建筑群。

    字义分解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DDD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KQI
    • 五行

    (1)(名)旧社会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胥~。

    (2)(名)旧社会泛指官吏:大~|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