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uǒ zài |
注音: | ㄙㄨㄛˇ ㄗㄞˋ |
词性: | 名词 |
所在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所在
1. 处所;地方。
2. 指存在的地方,强调不在别处。
3. 到处;处处。
引证解释:
⒈ 所处或所到之地。
引《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史记·项羽本纪》:“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復围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舜陶河滨, 皇甫士安以为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歷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
唐韩愈《故幽州节度判官张君墓志铭》:“詔所在给船轝,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萧队长自己也出去了。他把他的快慢机(一种好匣枪)别在前面袴腰上,一直往韩家大院所在的北头走去。”
⒉ 指存在的地方。
引《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明德皇后尝久病,至卜者家,为卦问咎祟所在。”
宋沉作喆《寓简》卷一:“后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⒊ 到处,处处。
引《魏书·崔鸿传》:“自晋永寧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三:“王安石大挈利柄,封桩之钱,所在充满。”
明刘基《横碧楼记》:“天下之佳山水,所在有之。”
清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三》“令二轻臣也”:“古书错误,所在多有,学者宜悉心考正之。”
⒋ 处所,地方。
引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此处有箇所在,叫做金线池。”
《西游记》第七三回:“行者报道:‘师父,那所在也不是王侯第宅,也不是豪富人家,却像一个庵观寺院。’”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她的眼睛瞬也不瞬地望着西边的田野--这是灯光最繁密的所在,也是奋起的农民集聚最多的所在。”
⒌ 谓居其位。亦指居其位者。
引《国语·晋语一》:“辞曰:成闻之:‘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注:“在君父为君父,在师为师。”
《后汉书·陈蕃传》:“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国语词典:
存在的地方。
如:「症结所在。」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所在
- 1、作为一名勤务人员,他深知自己的责任所在。
- 2、文以载道,作者所要表明的思想观点,是文章的重心所在,我们阅读时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
- 3、总共需要的时间取决于你所在的国家和你个人。
- 4、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 5、在风景秀丽、气候适宜的所在,为劳动模范建立了一座疗养院。
- 6、你这篇轻描淡写的检讨报告,根本没有说明问题所在。
字义分解
- 拼音suǒ
- 注音ㄙㄨㄛˇ
- 笔划8
- 繁体所
- 五笔RNRH
- 五行金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与所在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