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棘
拼音:qí jí
注音:ㄑ一ˊ ㄐ一ˊ

鳍棘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支撑鱼鳍薄膜的棘刺状硬骨。

引证解释:

⒈ 指支撑鱼鳍薄膜的棘刺状硬骨。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鲈》:“鱸,可食,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头大,鰭棘坚硬。”

网络解释:

鳍棘

  • 鳞质鳍条的一种。不分支不分节,强大、坚硬呈棘状。司攻击和防卫。常见于鲈和鳜等。鲤科的一些鱼类,如鲤、鲫,鳍棘分节,有左右两半组成的鳍棘为假棘,不能分为两半的鳍棘为真棘。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ㄧˊ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QGFJ
    • 五行

    (名)鱼类的运动器官;由刺状的硬骨或软骨支撑薄膜构成:背~|腹~。

      • 拼音
      • 注音ㄐㄧ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GMII
      • 五行

      (1)(名)酸枣树,落叶灌木。有刺,果小味酸。种子供药用,治神经衰弱等。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

      (2)带刺草木的通称。

      (3)刺;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