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
拼音: | nuó wǔ |
注音: | ㄋㄨㄛˊ ㄨˇ |
傩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为 中国 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者头戴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鬼怪之状。参阅《后汉书·礼仪志中》、《新唐书·礼乐志六》。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为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者头戴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鬼怪之状。参阅《后汉书·礼仪志中》、《新唐书·礼乐志六》。
国语词典:
古时祭祀傩神时跳的舞。目的在于驱鬼逐疫。舞者头戴面具,手执兵器,表现驱鬼捉鬼的内容。
网络解释:
傩舞
- 1、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
- 2、宕羌傩舞,就和“苯苯”驱魔祈福息息相关。
- 3、活动期间,主办方通过傩舞、目连戏等非遗展演和十番锣鼓、采茶扑蝶舞等富有地方民俗的文化展示,深入浅出地将传统的祁门本土文化呈现给广大游客。
- 4、赣剧、采茶戏、婺源傩舞、樟树药材、赣语。
- 5、总之,武术与傩舞在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两者同源异流,既相互交融又相互影响。
- 6、日前,祁门县在牯牛降景区举办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节,目连戏、傩舞、采茶扑蝶舞、十番锣鼓、打莲湘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看。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