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ià sì |
注音: | ㄒ一ㄚˋ ㄙˋ |
下驷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喻物之粗劣者,犹言下品或下等。
引证解释:
⒈ 劣等马。
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駟与彼上駟,取君上駟与彼中駟,取君中駟与彼下駟。’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宋书·颜俊传》:“议者不过言互市之利在得马,今弃此所重,得彼下駟,千匹以上,尚不足言,况所得之数,裁不十百邪。”
唐薛用弱《集异记·裴珙》:“仲夏自郑西归,及端午以覲亲焉。下駟蹇劣,日势已晚,方至石桥。”
⒉ 比喻物之粗劣者,犹言下品或下等。
引宋李纲《荔支后赋》:“汉贡南海,唐驛西川,皆荔支之下駟,乃并驾于中原,当时所见,得其粗焉。”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穀人所长者,律赋试帖耳……至古今体诗,则下駟之乘矣。”
胡适《寄陈独秀书》:“此种诗在排律中,但可称下驷。”
国语词典:
劣等的马。
网络解释:
下驷
- 1、所以,以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便成了弱小者也,可以让人觉得厉害的妙招。
- 2、“下驷角”又称“杂角”,扮演朝臣、院子、随从、百姓等角色。
- 3、如继续单纯地比拼等绝对数值参与区域乃至全国城市的竞合,不仅难堪重负,更是以己之“下驷”赛人之“上驷”的不明智之举。
- 4、王应杰认为,即使洪秀柱是下驷对上驷,深蓝支持者仍会支持。
- 5、这些文章锁定以基层官兵为对象,想必是作者迁就读者的水准,如此批胡,真是以下驷对上驷。
- 6、这场战役运用到中国最古老的两个战术,一个是围魏救赵,一个是以下驷对上驷。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3
- 繁体下
- 五笔GHI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与下驷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