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绶
拼音:shuāng shòu
注音:ㄕㄨㄤ ㄕㄡˋ

双绶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两条绶带。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

引证解释:

⒈ 两条绶带。 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参阅《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

唐皇甫曾《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诗:“朝衣辨色处,双綬更宜看。”
唐李贺《感讽》诗:“我待紆双綬,遗我星星髮。”
唐刘禹锡《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步嫌双綬重,梦入九城偏。”

网络解释:

双绶

  • 双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huāng shòu,意思是两条绶带。出自唐 皇甫曾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诗。
  • 字义分解

    • 拼音shuāng
    • 注音ㄕㄨㄤ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CCY
    • 五行

    (1)(形)一对;两个(多为对称的;跟“单”相对)

    (2)(名)用于成对的东西:买~袜子。

    (3)(形)偶数的(跟“单”相对):~号。

    (4)(形)加倍的:~料|~份。

    (5)姓。

    • 拼音shòu
    • 注音ㄕㄡ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XEPC
    • 五行

    (名)一种用来系官印或勋章等的彩色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