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纂
拼音:zá zuǎn
注音:ㄗㄚˊ ㄗㄨㄢˇ

杂纂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唐李商隐有《杂纂》一卷。 2.汇集和编纂。

引证解释:

⒈ 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序》。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和州志政略>序例》:“是乃摘比之类书,词人之杂纂。”

⒉ 汇集和编纂。

郭沫若《<管子集校>校毕书后》:“纂録既出自数人之手,期日之相悬復在二十年以上,杂纂成书,选择与裁断之标準不一。”

网络解释:

杂纂

  • 杂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á zuǎn,指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ㄚ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VSU
    • 五行

    (1)(形)多种多样的;混杂的。

    (2)(动)混合在一起;搀杂。

    • 拼音zuǎn
    • 注音ㄗㄨㄢˇ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THDI
    • 五行

    (1)(名)〈书〉编辑;编纂:~辑|~修|编~。

    (2)(名)〈方〉(~儿)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