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非今
拼音:yǐ gǔ fēi jīn
注音:一ˇ ㄍㄨˇ ㄈㄟ ㄐ一ㄣ
词性: 成语

以古非今的意思

词语解释:

用古代的人或事来非难当今。

引证解释:

⒈ 用古代的人或事来非难当今。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国语词典:

以古代的人、事来否定和批评当前的现象。

网络解释:

以古非今

  • 以古非今,中国古代法律罪名。指的是以言论或文字借历史而讽喻、影射或攻击当朝的行为。秦王朝为巩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下焚书令,禁止儒生以私学谤政而惑乱人心,对引用三代故事非议朝政和利用儒家诗书讽喻现实者,一律惩治。
  • 以古非今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说这部历史著作是以古非今,那是毫无根据的。
    • 2、正确的做法是“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 3、有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判黥刑。 
    • 4、罪在以古非今!朕就是要把你们这些腐儒引以为据的子史经书统统付之一炬,永远断除祸根!
    • 5、科学地总结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成就,并不是以古非今,也不意味着贬低外来的有关历史发展及史学自身发展的理论。
    • 6、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WY
    • 五行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GHG
    • 五行

    (1)(名)古代(跟‘今’相对):太~|厚今薄~。

    (2)(形)经历多年的:~画|这座庙~得很。

    (3)(名)古体诗:五~|七~。

    (4)(Gǔ)姓。

    • 拼音fēi
    • 注音ㄈㄟ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DJDD
    • 五行

    (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

    (4)(副)不是:~卖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

    (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 拼音jīn
    • 注音ㄐㄧㄣ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YNB

    (1)(名)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人|厚~薄古。

    (2)(名)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天|~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