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民
拼音:liáng mín
注音:ㄌ一ㄤˊ ㄇ一ㄣˊ

良民的意思

词语解释:

良民liángmín

(1) 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贱民)

common people

(2) 旧时指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

law-abiding people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指安分守法的百姓。

《管子·明法解》:“盗贼弗诛,则伤良民。”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今日贼良民之甚者,莫大於数赦。”
《三国志平话》卷上:“如自愿去了黄巾,便为国家良民,如不去黄巾,全家诛杀。”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查该韩凤岐确是大大的良民,请长官开恩释放。”

⒉ 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奴隶”。

晋袁宏《后汉纪·质帝纪》:“或取良民以为奴婢,名曰自卖民。”
《隋书·艺术传·耿询》:“煬帝即位,进欹器,帝善之,放为良民。”

国语词典:

安分守法的百姓。

词语翻译

英语
good people, ordinary people (i.e. not the lowest class)​
法语
bonnes gens, gens ordinaires

网络解释:

良民 (汉语词汇)

  • 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贱民),英文译为common people;或指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英文译为law-abiding people。如今,“良民”在江苏睢宁县有了新的内涵,该县创造发明了史无前例的“良民”评级,将每个公民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入了大众信用征集系统,如被评为“招商引资、平民英雄”获表彰+20分,恶意欠缴电话费-20分。县委书记高调称要“严管民风”,让群众“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制约”。
    • 1、这种犯罪行为的受害者却是遵纪守法的良民
    • 2、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发放“良官证”比发放“良民证”更来得紧迫。
    • 3、但是董豁子也非等闲人物,自打他出道两年来,没有一起案件能牵扯到他身上,从公安局的记录来看,那就是一张清白无字的白纸,奉公守法的良民
    • 4、真是可笑之极,“暂住证”何时成了“良民证”?其实,暂住证除了说明持证人不是北京的长期或固定居民外,没有任何的身份、职业或道德概念之分。
    • 5、尽管如此,私牙也是相当可靠的,因为《大清律例》规定,牙商必须为殷实良民,有联保甘结,一个牙行只许一人经营。
    • 6、咳咳,那个,胡副将,康副将,你二人方才有看到我占这个大妈,哦不对,是这位美女的便宜么?咱们可都奉公守法的良民,胡乱出来碰瓷这些事情可是不对的哦。

    字义分解

    • 拼音liáng
    • 注音ㄌㄧㄤ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VEI
    • 五行

    (1)(形)好:优~|~好|善~|~药苦口|~策|~辰。

    (2)(名)善良的人:除暴安~。

    (3)(副)很:~久|获益~多|用心~苦。

    (4)(Liánɡ)姓。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AV
    • 五行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