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倕
拼音: | qiǎo chuí |
注音: | ㄑ一ㄠˇ ㄔㄨㄟˊ |
巧倕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巧垂'。
相传尧时巧匠名倕,故称巧倕。
相传尧时巧匠名倕,故称巧倕。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巧垂”。相传尧时巧匠名倕,故称巧倕。参见“工倕”。
引《墨子·非儒下》:“奚仲作车, 巧垂作舟。”
《楚辞·九章·怀沙》:“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
《山海经·海内经》:“又有不距之山,巧倕葬其西。”
郭璞注:“倕,尧巧工也。音瑞。”
汉东方朔《七谏·谬谏》:“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网络解释:
巧倕
字义分解
- 拼音qiǎo
- 注音ㄑㄧㄠˇ
- 笔划5
- 繁体巧
- 五笔AGNN
- 五行木
(1)(形)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干|~匠|~辩。
(2)(形)(手、口)灵巧:~劲儿|~手|熟能生~|嘴~。
(3)(形)恰巧;正遇上某种机会:~合|~遇|凑~|刚~|可~|碰~|偏~。
(4)(形)虚浮不实的(话):花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