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
拼音:huáng páo
注音:ㄏㄨㄤˊ ㄆㄠˊ
词性: 名词

黄袍的意思

词语解释:

黄色长衣。初,官民可同服黄袍,隋以后,皇帝常服黄袍,唐高祖武德初,禁士庶不得服,黄袍遂为皇帝之专服。
借指天子。
僧服。僧众中职位较高者作佛事时穿黄袍。
鸟名。

引证解释:

⒈ 黄色长衣。初,官民可同服黄袍, 隋以后,皇帝常服黄袍, 唐高祖武德初,禁士庶不得服,黄袍遂为皇帝之专服。 《隋书·礼仪志七》:“百官常服,同於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

黄祖朝服亦如之,唯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
《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傅住儿入宣契丹主命,帝脱黄袍,服素衫,再拜受宣,左右皆掩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太祖警起,出视之,诸将露刃罗立于庭,曰:‘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 太祖未及答,或以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
《说唐》第四一回:“李渊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黄袍,升大殿,即皇帝位。”

⒉ 借指天子。

清孔尚任《桃花扇·劫宝》:“平生驍勇无人当,拉不住黄袍北上,笑断江东父老肠。”
王季思等注:“指天子。”

⒊ 僧服。僧众中职位较高者作佛事时穿黄袍。

⒋ 鸟名。

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黄鸟于飞》:“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袍。”
前蜀贯休《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原注:“黄袍,禽也。”

国语词典:

黄色的上衣,隋以后为天子服。

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网络解释:

黄袍

  • 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源于汉朝。汉文帝刘恒是第一个穿黄色皇袍的皇帝。但“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则始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
    • 1、他过去利用兵权黄袍加身,别人当然也可以如法炮制,将他推翻。
    • 2、民心民意算什么,只要枪杆子在握,何愁不能黄袍加身?
    • 3、史进择吉日开国名鈡,黄袍加身,绿林军众将也按功行赏,位列大小。
    • 4、黄袍男子一个响指,发出晨钟暮鼓一般的声响,田氏众人悠悠转醒,唯独田文渊还在那呼呼大睡,一副酣然的样子。
    • 5、案后龙椅之上端坐一人,头戴冕旒冠,身穿赭黄袍,一张四方大脸,豹头环眼,狮鼻阔口,海下一副扎蓬蓬的短钢髯。
    • 6、此人身穿大黄袍,上绣团花簇锦,却看上去毫不凌乱。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MWU
    • 五行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páo
    • 注音ㄆㄠ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UQN
    • 五行

    (名)(~子、~儿)中式的长衣服:皮~子|~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