辔头
拼音:pèi tóu
注音:ㄆㄟˋ ㄊㄡˊ

辔头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辔头pèitóu

(1) 驾驭牲口的嚼子的缰绳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乐府诗集·木兰诗》
reins;bridle

引证解释:

⒈ 马笼头。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韉,南市买轡头,北市买长鞭。”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二:“走马脱轡头,手中挑青丝。”
《西游记》第五六回:“那长老挽不住繮口,只扳紧着鞍鞽,让他放了一路轡头,有二十里向开田地,方才缓步而行。”

⒉ 方言。谓放松辔头,让马奔跑。

《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当时三人同时上马,一个轡头到得刑部监。”

⒊ 借指快速行驶。

茅盾《子夜》十七:“这儿空荡荡的,就只有我们一条船,你开了快车也没有味儿!我们回去罢,到外滩公园一带浦面热闹的地方,我们出一个辔头玩一玩,那倒不错!”

⒋ 喻要领。

鲁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这回意外地所得的益处,是三十年来,若有所悟,而还是说不出简明扼要的纲领的做古文和做好人的方法,因此恍然抓住了辔头了。”

国语词典:

控御马的缰绳和口勒等器物。

网络解释:

辔头

  • 辔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èi tou,又称马辔、马勒,是为了驾驭马、牛等牲口而套在其颈上的器具,一般由嚼子和缰绳组成。
    • 1、松开他们的绳索苦待我,在我面前脱去辔头
    • 2、松开他们的瞄疻待我,在我面前脱去辔头
    • 3、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顺服。
    • 4、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
    • 5、但不管是谁要停下来的,总之,那位教士从马上跳了下来,牵着马辔头,想找个地方把它系上。
    • 6、马需要皮鞭,驴需要辔头,愚昧人的脊背需要棍棒。

    字义分解

    • 拼音pèi
    • 注音ㄆㄟ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XLXK
    • 五行

    (名)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也叫辔头(tóu):~头|鞍~|执~。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DI
    • 五行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