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望
拼音: | bái wàng |
注音: | ㄅㄞˊ ㄨㄤˋ |
白望的意思
词语解释:
虚名。
唐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
狗名。
唐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
狗名。
引证解释:
⒈ 虚名。
引《晋书·陈頵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
《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
⒉ 唐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
引唐韩愈《顺宗实录二》:“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
《新唐书·张建封传》:“是时,宦者主宫市,置数十百人閲物廛左,谓之‘白望’。”
宋梅尧臣《朝天行》:“大夫言斡天关迴,黄门白望颜色死。”
清赵翼《风气》诗:“白望兴无赖,朱提妬有餘。”
⒊ 狗名。
引《西京杂记》卷四:“狗则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
国语词典:
虚名。
网络解释:
白望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白
- 五笔RRRR
- 五行水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