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
拼音:mù mín
注音:ㄇㄨˋ ㄇ一ㄣˊ
词性: 名词

牧民的意思

词语解释:

牧民mùmín

(1) 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

herdsman

引证解释:

⒈ 治民。

《国语·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
晋葛洪《抱朴子·百里》:“蒞政而政荒,牧民而民散。”
明宋濂《送王明府之官序》:“余闻昔子游氏之为武城也,以礼乐为教,而圣人喜之,此千载牧民之良法。”
清姚鼐《咏史》:“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

⒉ 指治民的官。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早登科甲,初任牧民,立心愿为好官。”

⒊ 牧区中以畜牧为主要职业的人。

降边嘉措《格桑梅朵》第二十章:“由于牧民一般不吃鱼,更不吃‘神湖’的鱼,所以这里的鱼根本不怕人。”
碧野《雪路云程》:“我们的小汽车离开蒙族牧民居住的和靖县 ……飞奔在依山傍河的新开辟的乌库公路上。”

国语词典:

治理人民,管理民事。

词语翻译

英语
herdsman
德语
Hirt (S)​
法语
pasteur

网络解释:

牧民

  • 牧民,指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语出《国语·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国内牧民多数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各地牧民有其各自的特点。大多是生活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 1、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现多已定居。
    • 2、草原上的牧民缓缓挥动着手中的牧鞭,高声地唱起歌来。
    • 3、可不是嘛,谁不疼自己的孩子。当母亲看见女儿可可那可爱可亲的样子,别说是牧民,就是可汗见了心也会化了,一个劲地说可以可以。
    • 4、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广大牧民民风强悍且淳朴,他们待人接物十分真诚朴实,对访客热忱接待及其友善。
    • 5、他是牧民的儿子,他永远属于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 6、牧民们驱赶着马群在草原上奔跑。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ㄇ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TRTY
    • 五行

    (动)放牧;畜牧:~草|~场|~奴|~人|~羊|~业。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AV
    • 五行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