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之防
拼音:yí xià zhī fáng

夷夏之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国古代主张严格民族界限、尊崇华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论。具体表现为对异族人保持警觉、防备,还有禁止与外族通婚等。禁止我方先进文化传入外族,也警惕外族不良风俗对我方的影响干扰。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XWI
  • 五行

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HTU
  • 五行

(1)(名)夏季:~日。

(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

(3)(名)指中国:华~。

(4)(名)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fáng
  • 注音ㄈㄤ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BYN
  • 五行

(1)(名)戒备的设施:城~。

(2)挡水的建筑物:堤~。

(3)姓。

(4)(动)提防、防备:~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