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iān yán |
注音: | ㄑ一ㄢ 一ㄢˊ |
词性: | 动词 |
迁延的意思
词语解释:
迁延
(1) 延后耽搁,延期
引证解释:
⒈ 退却,后退。 《左传·襄公十四年》:“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 …… 伯游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乃命大还。
引晋人谓之迁延之役。”
杜预注:“迁延,却退。”
《西京杂记》卷五:“敞迁延负墙,俛揖而退。”
宋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露封章而三进,对旒冕以迁延。”
清钱谦益《刘濡恩授承德郎敕》:“无使泛舟之师,终为迁延之役。”
⒉ 徘徊;停留不前貌。
引《战国策·楚策四》:“白汗交流,中坂迁延,负辕不能上。”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有女独处,婉然在牀,奇葩逸丽,淑质艷光,覩臣迁延,微笑而言。”
宋沉辽《任社娘传》:“使者时行屏间, 社故为遗其犬者,窃出捕之,悚惧,迁延户傍。”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苟官兵长驱,则澧州、常德、湘阴迎刃立解……而诸军迁延不进,又不力扼虎渡口,致松滋上游贼舟救至。”
⒊ 拖延。多指时间上的耽误。
引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临门送节制,以锡通天班。破者以族灭,存者尚迁延。”
《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如迁延日久, 姜维兵到,我军危矣。”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你是有田的,还是迁延着不付,怪不得别人的账,今年是这样的难收!”
⒋ 倘佯;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样子。
引《淮南子·主术训》:“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养民以公。”
高诱注:“迁延,犹倘佯也。”
南朝齐谢朓《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弱腕纤腰,迁延妙舞。”
姚锡钧《病中作》诗:“初花点缀浑成世,一笑迁延不记年。”
国语词典:
形容徘徊不前。
网络解释:
迁延
- 1、弛慢,迁延苟简,习以成弊,职官多以吉善求名,计得自安。
- 2、南北和会,徒拥虚名,时日迁延,横流愈甚。
- 3、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肺水肿及血钾过多。慢性肾功能衰竭通常为肾脏疾病迁延所致。
- 4、将军,我认为事情这么办只会迁延时日,日后一旦他发现有异,计划就难以施行。
- 5、如果急性期没有很休息,有的可遗留下过早搏动等后遗症,少数人可迁延为慢性心肌病。
- 6、若李鸿章再如前在上海之迁延观望,坐失事机,自问当得何罪?此次务当竭诚筹办。
字义分解
- 拼音qiān
- 注音ㄑㄧㄢ
- 笔划6
- 繁体遷
- 五笔TFPK
- 五行金
1.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迁居。迁移。迁徙。
2. 变动,转变:变迁。迁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迁延(拖延)。迁怒。事过境迁。
3. 贬谪,放逐:迁谪(贬官远地)。迁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4.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