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窠
拼音:yī kē
注音:一 ㄎㄜ

一窠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一丛。

一棵。

犹一方。

一个巢。

引证解释:

⒈ 犹一丛。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斩令长一尺半。八九枝共为一窠;烧下头二寸。”

⒉ 一棵。

唐王建《宫词》之七四:“敕赠一窠红躑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扬州所居堂前杏一窠,极大,花多而不实。”

⒊ 一个巢。

唐白居易《秦吉了》诗:“鳶捎乳燕一窠覆,鸟啄母鷄双眼枯。”
唐苏涣《变律诗》:“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

⒋ 犹一方。按:旧时烧香有以方铜炉将香末印成印信状而燃烧者,如篆文心字香或寿字香,故云。

唐唐求《赠行如上人》诗:“衲补云千片,香烧印一窠。”

网络解释:

一窠

  • 一窠,汉语拼音yī kē ㄧ ㄎㄜ,.犹一丛。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
    • 注音ㄎㄜ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PWJS
    • 五行

    (名)鸟兽住的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