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理
拼音:fū lǐ
注音:ㄈㄨ ㄌ一ˇ

肤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皮肤的纹理。 2.指肌体的表面。 3.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引证解释:

⒈ 皮肤的纹理。

《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
杨倞注:“肤理,肌肤之文理。”
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
宋苏轼《赐蔡延庆乞知应天府不允诏》:“肤理微疾,行当自痊,勉安厥官,以称朕意。”

⒉ 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宋何薳《春渚纪闻·雷斧砚铭》:“余经霅川,偶得数雷斧於耕夫,虽小大不等,而体皆如玉,因择其厚者洼而为研,肤理鋭泽,取墨磨研,而墨光可鉴。”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
清唐甄《潜书·性才》:“譬诸天道,生物无数,即一微草,取其一叶,审视之,肤理筋络,亦復无数。”

网络解释:

肤理

  • 肤理,汉语词汇。
  • 拼音:fū lǐ
  • 释义:1、皮肤的纹理。2、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EFWY
    • 五行

    (名)皮肤:切~之痛。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JFG
    • 五行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