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
拼音: | xún lì |
注音: | ㄒㄨㄣˊ ㄌ一ˋ |
循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守法循理的官吏。
引证解释:
⒈ 守法循理的官吏。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张说《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始传《循吏》, 晋曰《良吏》。”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国语词典:
善良守法的官吏。《史记.卷一三○.太吏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唐.张说〈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诗:「明主征循吏,何年下凤皇。」
网络解释:
循吏
- 1、笔者正是在前人与时贤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历史时间界定在西汉昭宣时期,着重对此时期的循吏作了深入探讨。
- 2、北宋中期的诗人梅挚生平虽不煊赫,但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堪称循吏。
- 3、循吏和酷吏在我国历史上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官吏类型。
- 4、后世专尚慈惠,或以煦煦为仁者当之,失循吏之义矣。
- 5、明前期的清官循吏数量较多,形成一个群体,明中后期的清官循吏数量锐减,成为偶发的个体。
- 6、同时这一部分还介绍了循吏传播儒家文化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条件。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