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天
拼音:sì tiān
注音:ㄙˋ ㄊ一ㄢ

祀天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礼。

引证解释:

⒈ 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礼。

《周礼·天官·司裘》:“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质。”
贾公彦疏:“谓四时所有祭天之事皆共之。”
《汉书·郊祀志下》:“祀天则天文从,祭墬则墬理从。”
清朱大韶《驳万氏分至不系时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周以冬日至,祀天於南郊,以后稷配。”

国语词典:

每年冬至日帝王郊祭上天的古礼。

网络解释:

祀天 (词语)

  • 祀天的由来:
  • 祀天是虞舜时期祭天的典礼。殷商时期,天神是“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臣工使者。周代,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有“天子”的称谓。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五行、五方帝与五方、五色、四季、五人神、五人帝等一一相配,构成了我国古代祭大典的基本网络。
  • 祀天本是表达对天神的尊敬而由帝王主持的一种祭祀仪式。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PYNN
    • 五行

    祭祀。(名)殷代特指年。

    • 拼音tiān
    • 注音ㄊㄧㄢ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DI
    • 五行

    (1)(名)头顶。

    (2)(名)天空:~边。

    (3)(名)顶部的;凌空架设的:~窗。

    (4)(名)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

    (5)(名)一天的某一段时间:天不早啦。

    (6)(名)季节:春~|三伏~。

    (7)(名)天气:阴~。

    (8)(名)天然的;天生的:~资|~才。

    (9)(名)自然界:~灾。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造物者:~意。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