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
拼音:tóng shēng
注音:ㄊㄨㄥˊ ㄕㄥ
词性: 形容词

同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同声tóngshēng

(1)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simultaneous

(2)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声相应
same sound

(3)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speak)at the same time

(4) 言语腔调相同

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李渔《闲情偶寄》
same tone

引证解释:

⒈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参见“同声相应”。

汉贾谊《新书·胎教》:“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晋陆机《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唐李白《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金元好问《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

⒉ 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
《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
欧阳山《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

⒊ 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兗州府奉符县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⒋ 指言语腔调相同。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浄、丑同声。”

国语词典:

一齐出声。比喻同一心意。

如:「异口同声。」

网络解释:

同声

  • 同声是汉语词汇,
  • 拼音tóng shēng,
  • 释义: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4、指言语腔调相同。
  • 出处《新书·胎教》。
    • 1、会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定要在考试竞赛中夺得成绩。
    • 2、文人的刀剑就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 3、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使全世界爱和平人士大动公惯,同声谴责。
    • 4、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 5、小明和小力常在一起讨论文艺理论的各种问题,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6、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老师的提议。

    字义分解

    • 拼音tóng,tòng
    • 注音ㄊㄨㄥˊ,ㄊㄨㄥ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GKD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tòng

    1. 〔胡同〕见“胡”。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R
    • 五行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