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一龟兹语
拼音:yān qí yī qiū cí yǔ

焉耆一龟兹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鲁番焉耆库车一带的语言。分焉耆龟兹库车)两种方言,差别较大。前者曾称“吐火罗语A”,后者曾称“吐火罗语B”。属印欧语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焉耆库车等地发现了此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对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引证解释:

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鲁番 、焉耆和库车一带的语言。分焉耆与龟兹 (库车 )两种方言,差别较大。前者曾称“吐火罗语A”,后者曾称“吐火罗语B”。属印欧语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新疆吐鲁番 、焉耆 、库车等地发现了此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对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网络解释:

焉耆一龟兹语

  • yān qí yī qiū cí yǔㄧㄢ ㄑㄧˊ ㄧ ㄑㄧㄡ ㄘㄧˊ ㄧㄩˇ焉耆一龟兹语(焉耆一龟兹语)古代流行在 新疆 吐鲁番 、 焉耆 和 库车 一带的语言。分 焉耆 与 龟兹 ( 库车 )两种方言,差别较大。前者曾称“吐火罗语A”,后者曾称“吐火罗语B”。属印欧语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 新疆 吐鲁番 、 焉耆 、 库车 等地发现了此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对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字义分解

  • 拼音yān
  • 注音ㄧㄢ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HGO
  • 五行

(1)〈书〉

(2)(代)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必不在~|乐莫大~。

(3)(代)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不入虎穴;~得虎子?

(4)(副)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5)语气助词:有厚望~。

  • 拼音qí,shì
  • 注音ㄑㄧˊ,ㄕ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TXJ

1.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耆年。耆绅。耆宿(sù )(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2. 强横。

shì

1. 古同“嗜”,爱好。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guī,jūn,qiū
  • 注音ㄍㄨㄟ,ㄐㄩㄣ,ㄑㄧㄡ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QJNB

guī

1. 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龟。龟甲(龟的腹甲,可入药,古人又用以占卜,亦用作货币。亦称“龟板”)。

jūn

1. 同“皲”。

qiū

1. 〔龟兹(cí)〕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 拼音zī,cí
  • 注音ㄗ,ㄘ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XXU
  • 五行

1. 这,这个,此:兹日。兹行(xíng)。

2. 现在:兹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3. 年:今兹。来兹。

4. 古同“滋”,增益;多。

5. 古代称草席。

1. 〔龟(qiū)兹〕见“龟”。

  • 拼音yǔ,yù
  • 注音ㄩˇ,ㄩ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GKG
  • 五行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1. 告诉: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