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词
拼音:mìng cí
注音:ㄇ一ㄥˋ ㄘˊ

命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

遣词,用词。

引证解释:

⒈ 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转起居舍人,遂知制誥,凡撰命词九年。”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寇莱公谓杨文公曰:‘予不能为唐时宰相,盖孏於命词也。’”

⒉ 遣词,用词。参见“命辞遣意”。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杂剧》:“明沉德符《顾曲杂言》云:襍剧如《王粲登楼》、《韩信胯下》、《关大王单刀会》、《赵太祖风云会》之属,不独命词高秀,而意象悲壮,自足笼盖一时。”

网络解释:

命词

  • 命词
  • 【注音】:mìng cí
  • 【释义】:1.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 2.遣词,用词。
  • 字义分解

    • 拼音mìng
    • 注音ㄇㄧㄥ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GKB
    • 五行

    (1)(名)生命;性命。

    (2)(名)命运

    (3)(名):算~。

    (4)(名)(动)命令

    (5)(名);指派:~驾。

    (6)(名)(名)命令

    (7)(名);指示:奉~|待~。

    (8)(名)(动)给与(名称等):~名|~题。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