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饭
拼音:gēng fàn
注音:ㄍㄥ ㄈㄢˋ

羹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羹汤和饭。 2.特指祭奠死者的饭菜。

引证解释:

⒈ 羹汤和饭。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羹饭一时熟,不知飴阿谁?”
唐韩愈《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糲亦足饱我飢。”

⒉ 特指祭奠死者的饭菜。 《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叫士兵去安排羹饭。

武松就灵床前,点起灯烛,铺设酒肴。”

国语词典:

奠祭祖先的饭菜。吴地习俗,在未除孝以前,每日三餐仍与死者生前相同,在灵前设祭,俗称为「摆羹饭」。

网络解释:

羹饭

  • 羹饭,中国民间秋祭供品。曾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夏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各家备新收的谷物供奉祖先,行秋祭礼,以告祖先秋成,届时以新收的米或谷,杂以新收的瓜果,煮成粥敬献,名为“羹饭”。
    • 1、明代至清初,在宁波,谢年只有官府和富裕人家举办,普通百姓往往只在自家做年夜羹饭祭祖,表示不忘根本。
    • 2、二色茧儿、肚子羹、笑靥儿、小头羹饭、脯腊、鸡腊、鸭腊等如此。 
    • 3、正月初六后,宁波各家开始做“新年羹饭”,七碗、八碗,或者十二碗,其中必有鱼肉、豆芽、豆腐、年糕等。
    • 4、儿媳两个也不守灵,也不做什么盛羹饭,每日仍只是这几碗黄齑,夜间单留六老一人冷清清的在灵前伴宿。
    • 5、人、盘缠人、累赘人、无生趣人、死不开交人,叹穷鬼、饿鬼、色鬼、谗鬼、牵钻鬼、串熟鬼、邋遢鬼、白蒙鬼、摸索鬼、豆腐羹饭鬼、青胖大头鬼。
    • 6、据说烧羹饭的习俗是从祭祀而来的,羹饭是在祭祀时给逝者准备的,刚开始的时候是用糯米、各种菜做成的羹,后来把冬至祭祀用的饭菜统称为羹饭

    字义分解

    • 拼音gēng
    • 注音ㄍㄥ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UGOD
    • 五行

    (名)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 拼音fàn
    • 注音ㄈㄢ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QNRC
    • 五行

    1.煮熟的 谷类食品。特指米饭。

    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