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
拼音:xǐng pí
注音:ㄒ一ㄥˇ ㄆ一ˊ

醒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消遣解闷。
谓令人快慰。

引证解释:

⒈ 消遣解闷。

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听彼俚歌,聆此笑语,謔弄片时,亦足供醒脾之用。”
《红楼梦》第八回:“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了。”

⒉ 谓令人快慰。

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秋收大队多醒脾,一声哨子吹,人们就到齐。”

国语词典:

解闷、寻开心、开玩笑。

网络解释:

醒脾

  • 治疗学术语。指用芳香健脾药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 “醒脾”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醒脾是中医常用治则之一,但中医工作者对其认识尚不统一。从醒脾沿革,探求醒脾法的实质,旨在推动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工作。
    • 1、以芳香辟浊,化湿醒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叫芳香化湿药。
    • 2、橘子有的芳香味,可以化湿、醒脾、开窍,此外,当感觉乏力、胃肠饱胀,不想吃东西时,闻闻橘子的清香,可以缓解不适症状。橘子的气味还能够使人镇静安神,有利于睡眠。而橘子柔和的色彩,会给人温暖的感觉。
    • 3、夏季养生有道,分享给你可,芳香食物醒脾,佩兰陈皮入粥,荷叶包上大米,煮熟祛湿独到,茶类解暑最佳,多吃山楂葡萄,温馨关怀送上,快乐安康到老!
    • 4、茉莉花茶辛甘、性温,不仅有芳香化湿、醒脾和胃的功效,还能清肝明目。
    • 5、又名黑鲩、螺蛳青、青鲩、乌鲭等,有补气养胃、醒脾、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效。
    • 6、服用补药还须注意脾胃运化功能,如脾胃虚弱、胃纳呆滞、胸脘满闷者,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药物,如陈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类,以健脾助运。

    字义分解

    • 拼音xǐng
    • 注音ㄒㄧㄥˇ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SGJG
    • 五行

    1.睡眠状态结束或还没入睡。

    2.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常态:酒醉未~。他~过来了。

    3.觉悟:猛~。~悟。

    4.使看得清楚:~目。

    • 拼音
    • 注音ㄆㄧ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ERTF
    • 五行

    (名)人或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能制造血球与破坏血球;产生淋巴球与抗体;贮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等;也叫脾脏:~寒|~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