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等
拼音:fāng děng
注音:ㄈㄤ ㄉㄥˇ

方等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佛教语。方正平等﹐谓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为一切大乘经教的通名。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方正平等,谓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为一切大乘经教的通名。

《百喻经·师患脚付二弟子喻》:“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復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
南朝梁惠皎《高僧传·译经上·帛远》:“﹝法祖﹞研味方等,妙入幽微。”
《坛经·机缘品》:“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

网络解释:

方等

  • 方等,读音fānɡ děnɡ,汉语词汇,解释为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fāng
    • 注音ㄈㄤ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N
    • 五行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

    • 拼音děng
    • 注音ㄉㄥ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FFU
    • 五行

    (1)(动)程度或数量上相同:~同。

    (2)(动)等候;等待。

    (3)(动)等到。

    (4)(名)等级:优~。

    (5)(名)种、类:这~事。

    (6)(助)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我~。

    (7)(助)表示列举未尽:我喜欢吃苹果、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