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误
拼音:tuō wù
注音:ㄊㄨㄛ ㄨˋ

脱误的意思

词语解释:

脱误tuōwù

(1) 文字脱漏和错误,泛指疏忽失误

omissions and errors

引证解释:

⒈ 脱漏、错误。

《后汉书·安帝纪》:“詔謁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刘向取校欧阳 、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脱误甚众。”
清孙星衍《<说文>序》:“汉人之书多散佚,独《説文》有完帙,盖以歷代刻印得存,而传写脱误,亦所不免。”
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战国策》本是由零星的篇简集成的书,文字亦多脱误。”
钱锺书《<围城>重印前记》:“这部书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

⒉ 疏忽失误。

《后汉书·刘宽传》:“物有相类,事容脱误。”

国语词典:

失误、脱漏差误。

网络解释:

脱误

  • 脱误,汉语词汇。
  • 拼音:tuō wù
  • 基本解释:[omissions and errors] 文字脱漏和错误,泛指疏忽失误
    • 1、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积其前事也。 
    • 2、此外,作为绝世不传的善本书籍《契丹藏》的复刻本,辽金石经更是价值倍增,成为校勘历代木刻藏经字句脱误的最版本。
    • 3、立冬节气不俗,五大误区别涉足:稍稍降温盖厚褥,蒙头睡觉空气污,日晒过长骨质疏,紧闭门窗不出户,运动减少屈指数。摆脱误区,立冬健康必须!
    • 4、康熙初,顾炎武以唐开成石经校明北监本‘十三经‘,发现《仪礼》一脱误最多,他在《九经误字》中曾详加胪列。
    • 5、而且,又以诸家考论《竹书纪年》之书互相参证商定,以纠正《纪年》之脱误,如卷四《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一篇便是,作者用心真可谓精深精湛也。
    • 6、初版时,由于校读草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重新校看了一遍,在某些章节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

    字义分解

    • 拼音tuō
    • 注音ㄊㄨㄛ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EUKQ
    • 五行

    (1)(动)肉去皮。

    (2)(动)(皮肤、毛发等)脱落:~发|~毛。

    (3)(动)取下;除去:~帽|~鞋。

    (4)(动)脱离:~党|~水。

    (5)漏掉(文字):这一行里~了三个字。

    (6)(形)〈书〉轻慢。

    (7)(连)〈书〉倘若;或许:~有遗漏;必致误事。

    (8)姓。

    • 拼音
    • 注音ㄨ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KGD
    • 五行

    (1)(名)错误。

    (2)(动)耽误:~期|~事。

    (3)(动)使受损害:~杀|~伤。

    (4)(动)不是故意(得罪人或损害人):~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