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
拼音: | yǐ yǒu |
注音: | 一ˇ 一ㄡˇ |
乙酉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乙酉
(1) 六十甲子第二十二位
例
英
(2) 又
例
网络解释:
乙酉
乙酉 (汉语词语)
- 1、乾隆乙酉年,风调雨顺,岁稔年丰。
- 2、乙酉约我如派兵,应由何处知照?
- 3、大宋崇宁四年,三月初九夜,岁在乙酉,有彗星自东而落,其大如斗,焰炽苍穹,势如裂天,越相州城,直入洹水而没。
- 4、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 5、诸如扬州十日记,《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这类笔记记载的满清暴行,大家或许都不陌生。
- 6、常见者有光绪乙酉飞青阁杨氏重刻本,《皇清经解续编》南菁书院本,蜚英馆石印本等。
字义分解
- 拼音yǐ
- 注音ㄧˇ
- 笔划1
- 繁体乙
- 五笔NNLL
- 五行木
(1)(名)天干的第二位。参看(干支)。
(2)(名)姓。
(3)(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简谱的‘7’。参看〔工尺〕。
(4)(名)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在上面画个“乙”形的记号;或是写字有颠倒、遗漏;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都叫做“乙”。